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es,HPV)感染是最常見的性接觸傳染病之一,病毒可以在皮膚或黏膜造成感染,皮膚或是黏膜的慢性感染造成不一程度的病變,特定的病毒型感染甚至有癌化的風險。
皮膚上的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常常以尋常疣和足蹠疣做為表現,多屬於良性病變,極少產生癌化。肛門及外生殖器黏膜上,最常見的表現是尖狀濕疣(俗稱菜花),而特定型別的慢性感染(特別是16及18型)會有癌前病變、原位癌及惡性腫瘤的風險。
傳統的預防方式有其限制,有效疫苗的發展可能補強了其中的漏洞,許多縣市政府陸續加入補助的行列,以公共衛生的角度對抗此一病毒感染。
人類乳突病毒感染的病徵
人類乳突病毒已知超過一百種的基因型別,源自不同型別的感染所引起的皮膚病徵,因為感染部位不同,在外觀也不一樣。例如:一般皮膚科門診最為常見,長在手掌腳掌的尋常病毒疣,這個經常被誤認為雞眼的病灶,是因為皮膚感染到第1型或第2型所導致的良性表皮增生的情形。
不同部位不同型別的人類乳突病毒感染,並不容易互相傳播,例如長在手指上的尋常疣,並不容易傳染到臉部的皮膚;生殖器黏膜的菜花病灶,不太會因為接觸到,就長到其他非粘膜的皮膚上。
約有40種人類乳突病毒可以感染肛門及外生殖器黏膜,長在外生殖器粘膜部位的皮膚的病毒疣,也就是一般俗稱的菜花、尖圭濕疣,經常是受到第6型及第11型的感染所致(臨床上造成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尖狀濕疣),一般來說是局部多病灶的感染,但初期可以只有單一個病灶產生。
有15種基因型(16, 18, 31, 33, 35, 39, 45, 51, 52, 56, 58, 59, 68, 73, 82)已經證實和癌症發生有相關性,稱為高風險或是癌症相關的人類乳突病毒。期中16和18型是致癌性中最廣為人知的,和百分之七十的子宮頸癌有高度的相關。
女性病灶可以長在陰道內部,經常需要婦產科醫師使用陰道擴張器才可檢查清楚。如果是長在肛門內部靠近直腸的皮膚上,則需要肛門鏡或直腸鏡的幫忙才能看到內部的病灶。
治療人類乳突病毒感染的選擇
目前並沒有直接抗病毒藥物核准使用於治療人類乳突病毒的感染,而臨床上對於不同位置的疣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其療效和復發比例也有很大的差別,例如:大多數(60-70%)皮膚上尋常疣即使不採取任何治療下,經過三到二十四個月也會自行消退;反之,肛門及外生殖器的尖狀濕疣即使經過治療仍有一定(~25%)的復發機率。
以肛門和外生殖器的尖狀濕疣而言,治療的選擇可以分為非藥物治療與藥物治療,簡介如下:
非藥物的治療
非藥物的治療選擇有冷凍治療、雷射治療、電燒、及手術切除等方式。液態氮冷凍治療是目前最常採用的治療手段,每週施行一次,藉由冷凍的方式破壞疣周圍的構造儘可能地保留正常組織,優點是安全,但不適用於廣泛性的病灶;二氧化碳雷射常用於廣泛性的病灶,治療上必須由有經驗的醫師執行;電燒相較於冷凍治療可以更有效率地、快速地清除病灶,但有可能產生疤痕組織;傳統手術目前較少使用,大多保留用治療效果不佳且廣泛性的病灶。
藥物的治療
藥物的治療選擇有可分為居家使用處方及醫院使用處方,根據病人的特性,做不同選擇。
人類乳突病毒預防的方式
保險套理論上可以隔絕病毒的傳播,但是病毒的傳播時機可能會出現在尚未使用保險套前時,而且保險套覆蓋以外的部位接觸也可以造成傳染。
觀察性研究報導接受包皮切除男性的女性伴侶有較低的機會罹患子宮頸癌,後續研究證實包皮切除可減少人類乳突病毒感染的帶原率,進一步降低男女間病毒傳播。
人類乳突病毒疫苗
目前市面上有三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Cervarix™(保蓓)雙價疫苗(16、18)、Gardasil™(嘉喜)四價疫苗(6、11、16、18)和Gardasil 9™(嘉喜-9)九價疫苗(6、11、16、18、31、33、45、52、58)。
製造原理是利用生物技術讓細胞表現出不同人類乳突病毒基因型的L1基因,進一步製造出L1被殼蛋白誘發宿主免疫力,L1類病毒粒子中不含核酸等遺傳物質,不具有感染力及傳染力。
2價和4價的疫苗可預防70%的致癌性人類乳突病毒感染,4價的疫苗還可預防90%的尖狀濕疣,2016年上市9價疫苗可預防90%的尖狀濕疣和90%的致癌性人類乳突病毒感染。
結語
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可能造成尖狀濕疣、子宮頸癌、肛門癌及陰莖癌對病人造成極大的困擾與健康威脅。目前已發展出有效的疫苗來對抗致病的人類乳突病毒感染。但回歸三段五級健康照護體系,婦女的定期追踪抹片檢查搭配安全性行為的衛教,灌輸並教導如何正確使用保險套仍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留言列表